总结一下:压力太大,我先撤(或者被优化?预感要被优化所以先撤?)
作者:我是可达鸭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13180643/answer/1521176829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利益相关,计算机专业毕业生,互联网公司前从业者。
先说结论:推荐学计算机专业,不推荐进互联网行业。
互联网公司只适合一种人:想要扎根一线城市,为此愿意放弃家庭陪伴玩乐休闲等大量个人时间去拼搏,自律性和个人能力都远超于常人的人。
互联网公司我看来也主要分为两类,一种是大厂,另一种是初创公司;
先说初创公司,现在早已过了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,各大AI四小龙也进入了白热化的拼杀,想靠期权一夜回报百万机会越来越渺茫。要在极高强度的环境熬上至少四年,创业公司上市之路同时是遥遥无期,用几年又几年的煎熬去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,很多人是难以坚持下来的。初创公司的工作强度远高于大厂,更多的是精神压力:初创公司没有大公司那么财大气粗,一个部门如果连着几个月不盈利,全员上下都会弥漫着一股惶恐不安的氛围,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。
当时的同事有将近40岁,有孩子但是从来没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家的名校毕业老程序员;有海归30多岁的单身未婚女产品经理;还有很多30岁不到还没结婚,干劲十足一直工作不停,周末也来公司学习知识的程序员。
在大厂的路线比较稳健,但是也面临坑位被老人占的问题,早几批进去的阿里员工30岁p7比现在容易很多。更不要提老生常谈的35岁优化问题。
在这样的公司呆久了,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执念,比如坚定在一线城市扎根留下,一定会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:“这么拼死累活的是为了什么?”稍微平淡一点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?
所以其实转过身看看我的同学伙伴,最终有很多没有选择去互联网公司。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出路确实很多,比如我去了研究所;有认识的小伙伴去了四大转金融的;有的考了限计算机专业的公务员;有去事业单位做数据分析的;有去银行/金融公司中后台的。
因此,眼光可以放开一点,不用一提到计算机专业就觉得是996,
计算机专业≠互联网公司,计算机专业≠996
更何况,即便是对于那些一心想扎根一线城市的人来说: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提供的福利政策,使得扎根一线的难度,未必就比去互联网公司高。很多研究所,事业单位,公务员提供买房补贴,还能解决孩子入学问题,能对口就读一梯队公立。工作强度不高且稳定,性价比很高。
不过对于个人能力和自律性远超常人的人来说,去这些地方未免又有些埋没,不如加入初创公司或者自主创业,所以这事儿最终还是得回归到个人。